
腦中風是全球主要的死亡與失能原因之一,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都是主要危險因子,如何預防與及早治療至關重要,黃金治療4.5小時,教你識別中風症狀。

藥物從開發到上市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真正上市為眾多患者帶來效益,看似平凡的藥劑,背後蘊藏著長時的研發旅程及努力,而專利佈局成了藥廠不可或缺的護身符。

外泌體在寵物健康管理中展現雙重優勢,除了可作為非侵入性檢測疾病工具,更聚焦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修復組織、調節免疫與抗發炎的潛力,為毛孩們帶來全新的醫療選擇!

越來越多的護膚品牌將外泌體技術應用於產品中,推出針對抗衰老、美白、修復等多功能護膚品。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產品,以下3個簡單步驟,幫助你快速識別好成分,輕鬆選購!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疾病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演變。傳統醫療方法,如藥物治療、手術等。

生活中過度使用關節、姿勢不良、體重過重或是肌力不足等情況,皆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罹患率,隨著老化加速疾病惡化,嚴重者甚至造成患者生活品質嚴重下滑。

目前國際已有多家生技公司之幹細胞外泌體通過 INCI Name 審查並取得認證,值得注意的是,然而各家外泌體的製程皆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產品在上市前仍須進行安全性評估。

隨著再生醫學的蓬勃發展,幹細胞技術正從醫療領域擴展到生活日常,國璽幹細胞將再生醫療產業鏈垂直整合,開創CDMO/OEM等合作模式,協助合作夥伴加速產品進入市場。

生物反應器 (Bioreactor) 為生物製劑在製程放大 (scale-up) 的關鍵設備,製程中須考慮的因素相當複雜,例如細胞特性、環境溫濕度、剪切力、培養基配方等都會影響細胞的生長。

細胞治療的案件數逐年成長,從免疫細胞治療癌症到幹細胞治療退化及組織損傷,細胞治療的廣泛性潛力仍然可期,願再生醫療逐步成為常規醫療的一環。

幹細胞外泌體以其卓越的修復能力在臨床應用突出,植物外泌體則在天然護膚和抗氧化方面發揮作用,而癌細胞外泌體在癌症檢測中具有巨大潛力,不同類型的外泌體具有不同的應用潛力。

《MISEV2023》針對外泌體的研究提出了詳細的純化和分析指導準則,以確保一致性和結果的可靠性。透過多層次的純化技術和精準的分析方法,能更準確地蒐集與鑑別外泌體。

隨機化 (randomization) 和盲化試驗 (blinded) 是臨床試驗中兩個關鍵的方法,用來減少偏差並確保結果的可靠性,是臨床試驗不可或缺的實驗設計方法。

幹細胞技術已成為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支柱。這項技術不僅在基礎研究中展現出巨大潛力,在臨床應用中備受期待,具潛力成為對多種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新選擇。

細胞治療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過程通常比傳統小分子藥物更加複雜和嚴格,使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受到監管單位更嚴格的審查。

在全球細胞治療領域,不同國家的法規體系展現出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影響了研究開發的進度、市場的方向以及患者能獲得的治療選項。

衛福部已在2024 年 3月21日訂出了審查標準,預計將於 2024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人源外泌體」可經過個案審查通過後正式開放使用。

以新藥開發的角度,臨床醫藥等級的幹細胞外泌體涵蓋:天然型 (Naïve)、基因編輯型 (Gene therapy editing)、與包覆藥物型 (Cargo-loading)。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從 2018 年 10 月受理特管辦法細胞治療技術申請開始,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目前已經核准 305 件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總共收案 1,398 人。

2023 年再生醫療市場的投資力道雖然因為受通膨影響力道減弱,然而臨床試驗案件跟公司成立數量仍持續增加,顯示儘管投資力道放緩,再生醫學仍是市場重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