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國璽專欄

2025/10/27

幹細胞外泌體是什麼?4大再生醫學功效應用,完整解析背後的秘密!

 

你聽過「幹細胞外泌體」嗎?想知道外泌體是什麼、又為什麼它的功效這麼受關注?其實,外泌體就像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小信使,能啟動修復與再生機制,因此在醫美、保養,甚至再生醫學領域都成為熱門話題。特別是「幹細胞外泌體」,被視為有潛力改變未來醫療與美容科技的關鍵技術。接下來,本文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帶大家看懂幹細胞外泌體的奧祕與應用吧!

 

外泌體

幹細胞外泌體是什麼?功效與應用完整介紹

根據衛福部說明,所謂的「外泌體(Exosome)」,就是指細胞分泌出的奈米級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其大小約介於30~150奈米之間,並廣泛存在於血液、尿液、唾液及其他體液中。

早期科學家曾誤以為外泌體只是細胞代謝的廢棄物,直到1987年Johnstone團隊正式命名為「Exosome」(Exo代表「外部」、some代表「體」)後,外泌體的重要性才逐漸被重視。2007年Jan Lötvall團隊發現外泌體可攜帶功能性生物資訊,例如:miRNA,並能在細胞間傳遞基因調控訊息,開啟了「外泌體=細胞間溝通信使」的新時代。

而到了2013年,三位諾貝爾獎得主James Rothman、Randy Schekman、Thomas Südhof的進一步釐清了細胞內囊泡運輸與分泌機制,推動外泌體邁向臨床應用。如今,外泌體被譽為「細胞間的物流平台」,是連結細胞溝通、再生與修復的重要橋樑。

 

外泌體的特色與功能,細胞間的修復信使

外泌體具有雙層脂質膜結構,內含多種生長因子、核酸片段與細胞激素等活性成分。這些物質能啟動組織修復、抑制發炎反應、促進細胞再生,因此被廣泛應用於:

  • 醫學診斷與再生醫學

  • 美容與保養領域

  • 健康管理與抗老化

 

不同來源的外泌體,各有其專屬功效!

外泌體來源 主要成分與特性 典型應用領域
幹細胞外泌體 富含生長因子、蛋白質與miRNA,具強大修復與再生力 再生醫學、傷口癒合、肌膚修復
植物來源外泌體(胞外體) 含抗氧化物與植物激素 護膚、抗氧化保養
癌細胞外泌體 攜帶特異性生物標誌物 癌症早期診斷與研究
 

隨著外泌體研究的進步,不同種類的外泌體正逐漸被應用於疾病治療、健康管理與再生醫學中,成為醫學與美容界的熱門新星。

延伸閱讀:不同種類的外泌體及其應用

 

幹細胞外泌體特性與功效有哪些?

因具備「傳遞細胞訊息」、「修復受損組織」的強大功能,外泌體這幾年在再生醫學與醫美保養領域快速竄紅。但你也許會問:「外泌體真的有效嗎?」接下來,我們將從科學觀點出發,帶你認識外泌體的4大特性與實際應用潛力:

  1. 天然的細胞「訊息傳遞者」
    簡單來說,外泌體是由細胞主動分泌的奈米級囊泡,裡面富含蛋白質、脂質、mRNA、miRNA等生物訊號,能傳遞給鄰近或遠端的其他細胞。這些訊息會啟動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能,讓原本受損或老化的細胞「重新運作」,對於整體狀態有正面幫助。
  2. 奈米級尺寸,高滲透力
    外泌體的尺寸僅約30~150奈米,遠比一般藥物或活性成分更小,因此具備高滲透性與優異吸收率。多項研究顯示,外泌體有助於將活性成分準確送達目標部位,是非常理想的「天然運輸工具」。
  3. 富含生長因子,可活化細胞
    特別是來自幹細胞的外泌體,更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活化細胞、調節免疫反應、抗發炎,對皮膚修護、退化性關節炎及體內組織慢性發炎與纖維化等皆具應用潛力。
  4. 高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佳
    外泌體是細胞自然產生的產物,本身不含細胞核、無自我複製能力,且外層雙層脂質膜與人體細胞結構相近,因此免疫排斥風險極低、相容性高。這也讓外泌體成為目前相對安全、被廣泛研究的新型治療與保養成分。

 

雖然外泌體被普遍認為是安全成分,但實際應用仍需注意來源與品質,例如:幹細胞的培養條件、外泌體的萃取與純化方式、保存穩定性等,都會影響產品的安全性與效果。應避免使用來源不明、濃度與純度未標示的產品,以免引發不適。

延伸閱讀:外泌體保養品怎麼選?3個簡單步驟教你識別好成分!

幹細胞外泌體有副作用嗎?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外泌體近年廣泛應用於再生醫學與美容領域,不僅具備修復細胞的潛力,也因其來自人體細胞、無細胞核、不具自我複製能力,而被認為具有高安全性與低排斥風險。那麼,外泌體真的沒有副作用嗎?其實多數人使用後是沒有不良反應的,但仍有少數族群需多加注意。

常見的短暫性反應有哪些?

當使用外泌體相關產品(如:精華液、敷膜或注射型產品)後,部分人可能會出現以下輕微、短暫不適反應,多數屬於暫時性的輕微反應:

  • 局部紅、癢、熱感

  • 皮膚乾燥或緊繃感

  • 肌膚出現短暫泛紅

多數不適原因並非來自外泌體本身,而是與產品來源不明、純化不完全或含有刺激性添加物有關。因此,選擇有原料履歷、純度標示清楚的合格產品非常重要。

這4類族群使用前應諮詢醫師

儘管幹細胞外泌體本身相容性高,但以下族群在使用前建議先諮詢皮膚科或專業醫師,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風險:

  • 免疫系統異常或高度敏弱體質者:這類族群對任何外來成分可能反應較強,建議先進行局部小範圍測試,並確認產品中是否含其他會引發敏弱的添加劑。

  • 孕婦與哺乳婦女:由於懷孕與哺乳期間屬特殊生理狀態,目前尚缺乏明確臨床研究支持外泌體對胎兒或嬰兒完全無影響,因此使用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

  • 皮膚處於急性發炎或傷口尚未癒合時:此時皮膚屏障較弱,易受刺激,建議等肌膚穩定後再使用外泌體類產品。

  • 接受特定醫療療程期間:外泌體可能干擾其他療程效果,應與治療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合併使用。

即使外泌體本身安全,仍建議消費者選擇具備來源明確、純化技術成熟、製程有驗證的品牌產品,並拒絕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精華或注射療程,才能降低肌膚不適與風險。

延伸閱讀:外泌體副作用有哪些?4大把關原則,不可不知道!

幹細胞外泌體如何取得?6大純化方法比較

外泌體雖然在醫美與再生醫學領域極具潛力,但它的萃取並不簡單。因為細胞培養液中除了外泌體,還混雜著蛋白質、細胞碎片與培養基殘留物,若無經過嚴謹的純化流程,將無法保留外泌體的完整結構與功能。

要取得「真正有效的外泌體」,就必須靠專業的外泌體純化技術。以下整理出目前常見的6種純化方法,並針對各自的純度、處理時間、成本與適用場景進行比較分析:

方法 超高速離心法
(UC)
粒徑篩析層析法
(SEC)
切向流過濾法
(TFF)
超過濾法
(UF)
聚合物沉澱
(Precipitation)
免疫親和法
(IA)
純度 中高 中高
時間
成本 中高
優點 可大量處理 穩定兼顧完整性 大量、高效且可長時間連續操作 操作簡單,不用試劑 簡單快捷 純度高,特異性強
缺點 耗時、囊泡保留率低、不容易達到完全純化 不適合高濃度產品 需進一步提高純度 跨膜壓力可能造成蛋白變性與囊泡損傷,分離較粗糙 共沉澱蛋白與聚合物殘留,純度低 抗體成本高、產量低
適用情境 基礎研究,小規模實驗室 下游功能性評估與質控性質 放大生產,產品開發,適合產業化流程 濃縮樣品或需要快速處理時 粗篩用途

生物標誌物研究,小量製備

為什麼純化技術這麼重要?

即使是來自高品質幹細胞的外泌體,若純化程序不完整,也會降低其活性與安全性。因此,在外泌體製備中,還必須搭配以下檢測流程:

  • 蛋白質與顆粒定量分析:確認外泌體濃度與關鍵標記物是否符合標準

  • 生物標誌物檢測:確保來源細胞純度,並避免有害訊號傳遞

  • 微生物與內毒素檢測: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性

  • 細胞履歷與來源驗證:追蹤細胞來源、培養條件與過程紀錄,強化可追溯性

外泌體的品質與安全性,仰賴於嚴格的純化製程和鑑定技術。對於臨床級外泌體,不僅需要符合臨床場域的生產,臨床規格細胞來源的選用,以及具備外泌體特徵與功能性的鑑別技術,更是確保其功效性與安全性的重大因素。

幹細胞外泌體代工廠推薦

在外泌體應用快速成長的今天,如何找到具備臨床經驗、製程標準與研發實力的代工廠商,是品牌與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重點。國璽幹細胞深耕幹細胞新藥開發多年,結合臨床實證與製造經驗,打造出完整的外泌體研發與製造平台,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高品質、穩定、安全且彈性的CDMO 外泌體代工服務。

國璽外泌體的3大代工優勢

  • 高品質臨床規格:國璽具備符合臨床規格的製造場域,並從細胞來源、培養條件到純化技術與品質檢測,全面確保產品安全與功效。

  • 跨產業應用、客製化整合:國璽提供全方位外泌體代工服務,從保養品原料供應、醫美應用開發、臨床前研究支持,到寵物再生保健等多元領域,皆能依合作夥伴需求,支援多種應用需求交付。

  • 國際認證及專利實力加持:國璽幹細胞為臺灣第一家脂肪幹細胞外泌體獲得國際化妝品原料認證(INCI Name)的企業,且擁有14項外泌體專利,位居業界前列,具備醫療及化粧品雙重應用優勢。

國璽外泌體合作案例|拓亞太再生醫學市場

 

 

國璽幹細胞攜手馬來西亞Cell 101 International Sdn Bhd,將間質幹細胞(MSC)及外泌體應用於組織再生修復、大健康照護、醫學美容、居家護理等多重領域。國璽將以其製程與臨床級產品、PIC/S GMP製劑量能為樞紐,結合Cell 101在東南亞醫療市場的佈局優勢,實現「從技術→製造→市場」的完整產業鏈。

同時積極尋找國際夥伴,提供多元的CDMO服務,從研發、治療、醫學美容、保養護膚,至保健食品,國璽將幹細胞製藥技術拓展至跨國與跨領域應用,持續創新突破,攜手國際夥伴拓展再生醫學新紀元。國璽幹細胞誠摯邀請你成為產業夥伴,現在就立刻聯絡我們,一同開創外泌體新時代吧!

參考資料

  1. Johnstone RM, Adam M, Hammond JR, Orr L, Turbide C. Vesicle formation during reticulocyte maturation. Association of plasma membrane activities with released vesicles(exosomes). J Biol Chem. 1987;262(19):9412-9420.
  2. Valadi H, Ekström K, Bossios A, Sjöstrand M, Lee JJ, Lötvall JO. Exosome-mediated transfer of mRNAs and microRNAs is a novel mechanism of genetic exchange between cells. Nat Cell Biol. 2007;9(6):654-659. doi:10.1038/ncb1596
  3. Lotvall J, Valadi H. Cell to cell signalling via exosomes through esRNA. Cell Adh Migr. 2007;1(3):156-158. doi:10.4161/cam.1.3.5114
  4.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3/summary/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