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雙法」,是否感到陌生又難以理解?其實這 2 項新上路的法案,跟每個人的健康都有關!「再生醫療法」主要是針對幹細胞、組織工程等再生療法的使用與安全規範,而「再生醫療雙法」則包含《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兩部法案,從治療到藥品製程通通納入管理。想了解 2 者法案有何差別?就讓本文告訴你吧!
2024年6月4日,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並於6月19日公布施行。這兩部法案合稱為「再生醫療雙法」,象徵臺灣在再生醫療領域邁入法制化的新里程碑,也與國際法規接軌。所謂的「再生醫療雙法」,其核心監管方向可區分為 「技術面」 和 「產品面」:
此雙法制度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保障病患權益,也鼓勵產業健康發展,是臺灣醫療體系的重要轉型。
「再生醫療法」的核心在於明確界定何謂「再生醫療製劑」,包含:基因治療、細胞及其衍生物、與組織工程相關醫材等。只要醫療行為涉及上述技術,即屬於再生醫療法規範的範疇。此法也明文規定,必須由合格的醫療機構與具備GTP等級的細胞製備場域才能執行,且再生醫療的操作需具備專業執行醫師與合格製備單位。
此外,此法正式取代原有的「特管辦法」,並保留原先已核准項目的臨床使用權利,使制度更具透明性與可持續性。
與再生醫療法不同,「再生醫療製劑條例」是納入藥事法架構的特別法,負責監管再生醫療產品的研發、生產、試驗與上市許可,適用對象為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產品的廠商。為保障產品品質與安全,製造場域必須符合國際PIC/S GMP標準,相對 GTP 標準更嚴格。
更重要的是,條例中設立「條件附款許可制度」,讓已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並具備初步療效與安全性的產品,可先取得 臨時藥證,並在五年內上市販售、同步收集真實世界數據(RWD)以利後續評估。這項設計大幅縮短創新藥物上市時程,有助於減輕研發成本,並提升細胞治療商業化的可能性。
| 法規名稱 | 監管面向 | 所屬法律體系 | 核心內容與要求 |
| 再生醫療法 | 技術面 | 醫療法中特別法 | 針對執行醫師、醫療院所、製備機構設門檻,必須符合 GTP 規範,保障醫療行為的安全與品質 |
| 再生醫療製劑條例 | 產品面 | 藥事法中特別法 | 規範產品研發、臨床與上市條件,要求 PIC/S GMP 製程,並設立條件附款許可,加速產品落地 |
「再生醫療雙法」不僅提升醫療技術與產品的安全性與信任度,對病患而言,未來接受細胞或基因治療時可獲得更高保障;對業者而言,則建立了清晰合法的商業路徑,有助於吸引資金、鼓勵創新,加速醫療科技成果真正落實於臨床應用。此制度設計強化醫療倫理、保障病患權益,並推動產業升級,對臺灣再生醫療產業來說是一項關鍵的轉捩點!
再生醫療到底能應用在哪些疾病上?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細胞治療年報》指出,再生醫療在臺灣的臨床應用逐漸多元化,主要可分為 2 大方向:「癌症免疫治療」與「組織修復與再生」,而應用範圍也從關節炎延伸到神經退化與自體免疫疾病等。
| 疾病/症狀 | 說明與應用方向 |
| 膝關節軟骨缺損、退化性關節炎 | 利用幹細胞修補關節軟骨、延緩退化進程 |
| 困難傷口癒合 (糖尿病足等) |
幹細胞可促進組織修復與血管新生,提升癒合力 |
| 脊髓損傷、皮膚缺陷 | 幹細胞有助神經與皮膚再生,加速功能恢復 |
| 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反應 (移植物對抗宿主病,GVHD) |
調節免疫反應,降低排斥風險 |
| 神經退化性疾病 (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 |
幹細胞可支持神經保護與修復,改善功能缺損 |
| 自體免疫疾病 (紅斑性狼瘡等) |
幹細胞有調節免疫系統的潛力,有望減少發炎與症狀 |
| 心臟疾病 (心律不整、心室肥大等) |
幹細胞介入有助修復心肌組織,改善心臟功能 |
這些應用不僅已在臺灣逐步展開,也有大量國際臨床試驗作為依據。全球目前與間質幹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已累積超過上千件,具有明確的科學數據支持其安全性與療效。
臺灣再生醫療雙法進度說明:什麼時候正式上路?你可能會問:「那這些應用有法源依據了嗎?」答案是:再生醫療雙法正在推動中!
屆時臺灣的再生醫療制度將更趨完善,無論是醫師、醫院還是細胞製備公司,都會有明確規範可遵循,有助提升民眾對再生醫療的信任與接受度。若你或家人有相關疾病想進一步了解再生醫療可否應用,務必洽詢經合法認證的醫療機構,並確認治療是否屬於現行特許項目,或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隨著《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通過並即將全面施行,再生醫療相關業者將面臨更嚴格的技術標準與法規挑戰。未來,不只是醫療機構與製備廠商,整個產業鏈都必須面對以下 3 大技術門檻:
此外,根據國際趨勢,未來的間質幹細胞產品,將依其用途分為「原料藥(Drug Substance, DS)」或「製劑產品(Drug Product, DP)」,兩者都需符合製藥等級的品質管理與儲運條件。
雖然再生醫療雙法提高了產業門檻,但也同步帶來兩大機會:
你可能以為再生醫療只是「有錢人才做得起」的高端療法?其實隨著法規到位、產業規模化,這種觀念正悄悄改變中。
| 趨勢 | 重點 | 說明 |
|
趨勢一 從個別客製化製造走向規模量產 |
自體細胞治療 | 適用於中風、罕見疾病等難治性病症,因具高度相容性與安全性,仍有不可取代性 |
| 異體細胞治療 | 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皮膚傷口等高盛行率疾病,可預先製備冷凍保存,具即時使用 (off-the-shelf) 的優勢,利於量產與攤提檢測成本 | |
| 成本效益提升 | 隨著產量提升,異體細胞製劑的製造成本可大幅降低,使新療法更平價普及 | |
|
趨勢二 推動醫療觀光與國際合作 |
醫療觀光發展 | 吸引國際病患來台接受細胞治療,建立臺灣為亞洲再生醫療重鎮形象 |
| 國際藥廠設點 | 國際製藥與細胞療法公司設立據點於臺灣,利於產業鏈整合與臨床合作 | |
| 創新藥品上市加速 | 利用「條件附款許可制度」,讓具有初步療效與安全性的創新製劑能提前上市,患者可更早受惠 |
再生醫療雙法雖然提高了法規與技術門檻,但也為臺灣打造了一個更安全、更具信任基礎的醫療環境。從嚴謹的品質控管到創新的監管彈性,未來不只患者受惠,也為國內外醫療與科技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當產業真正邁入規模化後,臺灣就有潛力成為亞洲再生醫療的重要據點之一。
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號:6704)於2011年投入幹細胞治療技術開發,迄今已經累積4支幹細胞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已有兩支新藥邁入臨床三期,邁入新藥產品化階段。此外,國璽幹細胞於新竹生醫園區內建置PIC/S GMP細胞製劑工廠,全廠有多條細胞製備處理室 (CPU),能夠供自家產品生產,也能接受委託細胞治療產品的CDMO訂單。
在再生醫療雙法配套子法規明年順利施行後,整體技術門檻會再提高,使合規且有研發能力的廠商脫穎而出。國璽幹細胞具備多樣的產品線,目前布局全球專利多達121件,同時又具備符合國際規範的臨床場域進行生產,受政策的激勵措施,將更能夠突顯公司的研發量能。
國璽幹細胞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只能提供一般的細胞製備,還具有臨床等級的細胞庫建置,可以做為臨床原料藥進行多樣化開發,此外,也具有公升級規模的間質幹細胞製備能力,顯示公司的技術優勢。
國璽幹細胞除了是細胞治療產業的先行者外,仍持續在再生醫療的廊道上不斷開拓前行,短中期目標為成為臺灣第一個幹細胞治療產品取證的公司,長期策略目標則是紮根臺灣,拓展全球,並向國際級細胞治療公司邁進。現在就快聯絡我們,讓我們一起往下個目標邁進吧!